您的位置:工作动态
- 《专利导航指南》系列国家标准解读(一)
- 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3:58| 来源: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
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起草的《专利导航指南》(GB/T39551-2020)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0年11月9日批准发布,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,标志着我国专利导航工作实现从局部实践探索步入标准化制度构建。
一、什么是专利导航?
专利导航是在宏观决策、产业规划、企业经营和创新活动中,以专利数据为核心深度融合各类数据资源,全景式分析区域发展定位、产业竞争格局、企业经营决策和技术创新方向,服务创新资源有效配置,提高决策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新型专利信息应用模式。
——《专利导航指南第1部分:总则》
二、系列国家标准的意义
《专利导航指南》系列国家标准的发布,推动专利导航工作进入规范化实施阶段,相关人员可依据标准中的质量控制方法,应用模块化工具,结合通用指导框架或实际需求,动态调整项目管理方案,系统性推进专利导航项目实施。
简单来说,《专利导航指南》从实施路径(怎么做)、责任主体(谁来做)、任务范畴(做什么)、评价体系(如何评)等方面制定标准,通过全流程质量控制,确保成果可靠性,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创新。
三、《专利导航指南》包括什么?
《专利导航指南》共7部分,第1部分为总则,第7部分为服务要求,中间的5部分为专利导航专项指南,专项指南具体涉及区域规划、产业规划、企业经营、研发活动和人才管理。其中,总则提供了专利导航的通用指导,包括定义各专项指南所共同使用的术语,供其引用;同时还规定了项目启动、项目实施、成果产出、成果运用、绩效评价等通用规则。各专项指南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规定了专利导航的步骤方法、服务流程、质量控制等内容。服务要求明确了服务主体开展专利导航的相关要求。